地 址:西藏林芝工布江达县桐泾北路426号 电 话:029-50975645 网址:a.cansrusinc.com 邮 箱:084209410@426.com
人美茶香最美廬山好風光。
當時茶葉是國家統配物資,增加調撥數量十分困難,上級調撥的茶葉隻能滿足廣大群眾需求的三分之一,所以出現沂蒙山區老人喝不到茶葉,要到醫院開處方才能購買的現象。尤其是地處魯東南沿海的日照,當地漁民酷愛飲茶。
1960年之前,日照每年需要茶葉5000擔。漁民走船四點鍾左右都要喝水,喝到五點來鍾就走了。在船上沒有茶了,就用煎餅在鍋底燒,燒一段時間後擱到裏麵當茶葉喝。
當時沒有好茶,有南方親戚的人家會存點茶葉,都當寶貝一樣藏著,除非出遠海才拿出來泡一下。幾乎每個村鎮都設有茶爐,就連經濟困難時期的1962年,日照還有茶爐17座,這也反映出日照人民對於茶葉的偏好。
南茶北引幾十年,山東人喝上本土茶為了彌補缺口,實現自給自足,1954年,毛澤東與譚啟龍在杭州談話時指出:“山東人口多,又愛喝茶,你到山東去工作,應該把南方的茶引到山東去。
”山東省的“南茶北引”工作肇始於1959年春,因缺乏種植經驗,大部分幼苗因幹旱、凍害而枯死。宋人邵雍有詩雲:“洛陽自為都,二千有餘年。
舉步圖籍中,開目今古間。”洛陽曆史悠久,文化底蘊深厚,層累積澱了厚重燦爛的文化傳統,諸如天下之中、河圖洛書、會社遺緒、伊洛淵源,等等。
對於區域社會發展而言,文化傳統既是形塑地方文化特點、影響該區域民眾尤其是士人行為的重要因素,也是可資發掘利用、增進區域認同的重要資源,某種意義上,古與今互為因果、彼此轉換的互動一刻也不曾停歇。盡管曆經了從中心到邊緣的變遷,但有明一代,洛陽的昔日輝煌與厚重傳統仍不斷為當地士人所稱頌和追慕,並被作為建構地方文化的話語與資源。